教工风采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师德先进个人

来源: 时间:2016-09-10 点击量:

邹丽同志是协和医院妇产科支部党员,产科主任。从事医疗工作三十余年来,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她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雷厉洒脱的精神风貌、给每一位教职员工及病患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邹丽教授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她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实施新疗法。她每日都会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妇产科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并积极将其运用于临床。她开创了华中地区首例“胎盘支持下的产时胎儿手术”,为华中地区产前诊断与胎儿治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她率先在国内将“L”形切口运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剖宫产手术,收到良好的效果。她为极其凶险的孕30周宫颈妊娠的孕妇手术,圆了她的作母亲的梦想;她精心施治,使得凝血功能严重异常的足月血友病患者平安顺产……在大量临床经验及理论基础上,邹丽教授牵头撰写了全国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为产前出血的处理提供了国内的标准与蓝本。邹主任作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她不仅以事业为重,更用心灵育人。她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教育学生。她教导学生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和科研中具有创新力和行动力,这样才能突破自我,实现价值。在坚实的理论和科研工作基础上,邹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共计十余项,累计达到百余万元。发表文章百余篇。在全国产科学界享有很高的赞誉,担任湖北省围产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胎儿医学组成员等,还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编委、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等。在邹丽教授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协和医院产科2011年首批被评为全国临床重点产科。2014年邹丽教授荣获湖北省巾帼建功立业奖、武汉市十佳好医生称号及协和医院先进个人。2015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十佳女教职工荣誉。作为共产党员、医生、教师,邹丽教授以百分百的责任心做到了尽职、敬业;同时她勇于开拓、创新,在履行天职的过程中达到了爱业、乐业的更高境界。

王少荣老师倾心于教育事业,为培养学生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将每一位学生视做自己的孩子,从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等方面为学生指引方向。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指导研究生50多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0多名),培养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在工作岗位上和科研事业上成果丰硕。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渊博的知识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二十年如一日抒写着一位一线教学工作者的崇高与伟大,得到师生的高度评价,获得第一届“知心导师”之“赤诚恩师”称号,第三届“师表奖”之“育人伯乐”称号。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赵建平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系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目前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在呼吸学界享有良好的声誉,2015年获得同济医院裘法祖医德风范奖。2016年作为湖北省卫计委H7N9患者救治专家小组组长,成功救治了我省今年首例输入性重症H7N9患者。赵建平教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市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防痨学会副理事长。担任《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副主编、《Chest中文杂志》编委。先后主持国家重大专项科研课题一项,国家支撑项目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成果鉴定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主持编写《诊断学》、《呼吸疾病诊疗指南》等多部教材。赵建平教授一直承担本科、七年制、八年制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多次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二等奖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称号,并在2015 荣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2011、2013年、2015年连续3届作为项目主要培训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分别获得全国特等奖一次 ,一等奖两次。

黄勤教授在高校执教近30年,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承担多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教学质量优秀。担任校《英汉互译》课程群责任教授和国家精品课程《英汉互译》主讲教师,全力打造一流教学团队;在科研上笔耕不辍:近10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词典1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以及多项省级项目;身为导师,以身示范,因材施教:获2010年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011年和2013年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身为本科班班主任,给予学生慈母般关怀;身为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统揽大局,亲力亲为,使得该学位点在去年以高分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身为翻译研究中心主任,营造浓郁学术氛围,积极提携青年教师。

★领导欣赏她:重责任有担当

★学生爱戴她:有爱心肯付出

★同事敬重她:懂方法重效率

于束华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高三文科班班主任,正是用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着班级教育实践。在近20年的教育活动中, 她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大胆实践,她努力走进每一名学生的心灵深处,帮助他们找准人生坐标;她努力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充满爱心,对家庭、社会、国家有责任感的有用之才。努力耕耘必有收获,历史上于束华老师所带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武汉市优秀班集体,她个人也曾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百优”班主任、武汉市教育战线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东湖开发区“百优教师”,并曾获得湖北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涂良成老师在政治思想上一贯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教师职业规范,爱岗敬业,积极践行“做主人,快乐工作”的工作理念。一直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精密测量物理相关课程的一线教学任务,并先后担任2009级本科生年级导师、2015级拔尖班班主任,用朴实的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担任学院副院长以来锐意改革,初步形成分管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在逆境中顽强奋斗,在顺境中埋头苦干。在圆满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科研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保密先进个人、十佳青年教工、青年五四奖章、教学质量奖等荣誉称号,科研上曾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全国百篇优博等。

陈迎春同志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教学、科研中成绩显著。作为主讲教师,为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主讲卫生经济相关的课程;治学严谨,把握前沿理论和方法,为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注重教学法的改革创新,开展多项教学改革,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关爱学生,注重身体力行、教书育人,受到广大同学的一致好评和尊敬,被许多学生亲切的称为“老师妈妈”。科研工作中秉承务真求实、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实际开展农村卫生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及省、区县相关科研课题30余项,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参)编教材多本。注重科研与实践的结合,研究的成果直接服务于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该同志是一个热爱祖国、爱岗敬业、遵守教师职业规范、道德高尚、业务精湛、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刻苦钻研业务的好同志。

周纯杰老师20多年以来奋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信息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平台课程的负责人,该课程2010年获得省精品课程,多次获校教学成果奖。投入相当精力,根据实际应用开设的开放式课程“C语言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办的“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已连续主办多年,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力。3次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得湖北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一次,华中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次。在科研上,不断开拓创新,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面上项目三项,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技术理念和技术规范,关心学生健康,长期坚持组织实验室研究生体育锻炼,鼓励硕士、博士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拓学术视野,200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主动担任本科实验班班主任,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叶鹰老师从教三十五年,完成课堂教学7000学时(近五年年均450学时),直接面对学生一万四千多人,指导研究生37人。坚持教学改革,主持学校教学改革项目6项,参与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倡导多媒体教学,从1999年开始探索多媒体教学,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为目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打造了工程数学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件,从2004年起无偿提供给课程组的所有教师作为制作个性课件的基础平台,推动了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为该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提供了重要资源。该课件获2009年全国课件大赛优秀奖,2010年正式出版。 组织教学甘当配角,配合课程组长、责任教授为课程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出版、习题资料的编排印刷、考卷的审定、阅卷的组织及考试成绩分析等工作付出了大量精力,多次义务为课程组教师系统讲解各种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元秀华老师是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近40年,长期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立足教书育人,主讲过6门本科生主要课程,每年完成80学时以上教学任务,主持完成省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获得省级教育研究二等奖3次,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多次,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多次获得湖北省优秀论文。指导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10人次以上,并获得优秀奖。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专项等20余项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排名第一),并获得1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转让。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五十余名,博士生二十余名。多年来,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堪为优秀共产党员,其严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专业知识、温厚的个人品格赢得了同行的肯定和学生的信赖。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教职工活动中心  邮政编码: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3467

传真:027-87543467

邮箱:xgh@mail.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