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风采
    教工风采
    首页  -  教工风采  -  正文
    对话第六届全国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周敏: 教育如百年树木,师德为本,热爱为源

    来源: 时间:2023-04-27

    (通讯员:李迎霞 陈莹 宗雪)4月20日至24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我校附属协和医院的青年教师周敏代表我校参赛,一路过关斩将,荣获医科组一等奖,刷新了我校在此项活动中的最好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这份荣誉来之不易,饱含付出和汗水。在“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对话周敏,走进这位华中大青年奋斗背后的故事。

    立德树人初心不改,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坚守源于初心,源于热爱。“每当站上三尺讲台,面对我亲爱的学生们,我就油然心生一种为师的荣誉感。”作为一名影像学青年教师,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驱使,让周敏极力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事业。如何在医学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也是他长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医的仁爱之心是我的课堂最重要的思政元素。我会在方方面面激发学生的同理心,比如让学生理解病人是多么的痛苦,我们影像诊断是临床了解病情,解除患者病痛的关键;比如在前沿知识的讲述中,我会告诉学生经典医学的局限性,我们仍无法完美地决绝患者的病痛,所以我们的医学要发展、要创新,要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深耕课堂教学相长,医学也可以很生动

    “教学也是需要方法的,尤其是医学教学。”

    周敏主讲的课程是《医学影像诊断学》。“很多人认为这门学科就是看图说话,我觉得这种理念是偏颇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为根基的一门学科,基础医学是影像学征象产生的基石,临床诊断是影像学诊断的最终任务。他们的知识是联结的。”

    正是基于这种教学理念,他不断地思索和实践,创新式地将疾病的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影像表现系统地融合,摸索出一条以“内在联结”为特点的影像学授课方法。“在我的课堂上,我总是从学生已知的解剖、病理知识讲起,启发学生推导、归纳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帮助学生构建解剖-影像联系和病理-影像联系。”这种授课方法事半功倍,使他讲解起影像学征象来游刃有余。

    为了让学生深深地热爱影像学这门学科,周敏致力于从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让教学过程变得趣味横生,让教学相长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催化剂。于是,他把一系列新闻热点、学生和大众关注的焦点、前沿的知识甚至自己的故事融入到教学中。“比如肺结节是这些年公众关注的焦点,由于肺结节越来越多地被检出,大家都恐惧肺癌,这引起了较大的心理负担。那我讲授的肺癌一章,肺癌的基本CT征象,就是来解决肺结节良恶性的问题。我就从这个角度入手,来讲授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学生很专注地在听。”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从校赛脱颖而出,到省赛取得佳绩,再到获得国赛一等奖,对周敏而言,青教赛对青年教师的全面考核使得他的教学能力与思辨能力不断提升。严谨、科学的赛制促使周敏思考如何不断结合时代课题提高课程的前沿性与时代性。20个参赛教学节段的精心设计与自然展示来源于日常教学的点滴积累,尤其是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反复打磨的比赛内容不断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了知行合一、以赛促教的竞赛意义。

    这份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党委、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周敏回忆道,省赛备赛期间,学校组建了由校内教学名师与教学能手构成的导师团队,从教学设计、PPT制作、教学仪态等方面对参赛选手进行了培训和提升。校工会和本科生院给予了他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协和医院也充分利用资源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对他的课程进行专业打磨。临近比赛时,在上级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校工会组织开展了多次线下集训,大家在武汉的酷暑天气下,相互交流经验,指出不足,为省赛取得良好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谈到比赛的感想时,周敏说:“比赛促使我思考更多,并给予我机会向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优秀教师学习,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我特别想再次感谢每一位关心指导我备战省赛和国赛的老师们,他们教会了我为师、为人,他们用爱点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的人生走得沉稳而踏实。我记得每一条点评,每一个关心、每一句话。我永远永远感激这些亲爱的老师们。”

    比赛的获奖给予了周敏极大的鼓舞,但他表示不会停下奋斗的脚步。谈到未来,他强调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扎根课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年担当,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继续奉献青春力量。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教职工活动中心  邮政编码: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3467

    传真:027-87543467

    邮箱:xgh@mail.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