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日,电气学院组织教职工党员和工会会员开展以“弘扬红旗渠精神,践行两学一做,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主题的教育培训活动,教职工党员和工会会员前往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教育培训。红旗渠干部学院位于红旗渠的故乡,上世纪60年代,十万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雄伟决心和气魄,历经十年,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孕育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核心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19日下午,首先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一分为三的分水闸处,在这座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历史的展馆里,同志们多方位全方面的了解了林县人民对修建红旗渠的迫切需求,感受了十万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的雄心壮志,他们逢山开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肩台手搬,用最原始的工具,最原始的劳作,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壮歌。同志们深深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工会会员团结一心,任何艰难险阻都可以克服。在参观完纪念馆后,同志们观看了纪录片和话剧,从写实和艺术的不同角度,更加直观的看到当年带头组织开挖红旗渠的杨贵书记的心路历程,和人民工会会员为了这一造福后代的伟大功业所做出的牺牲。作品对当年场景真实再现,使同志们从党的领导干部群体中深刻感受到我党服务工会会员、为民造福的宗旨意识。党员古晓艳说,话剧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工会会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含义,事迹感人,催人泪下。20日,同志们前往当年红旗渠总干渠通水的咽喉工程——青年洞。人工天河红旗渠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在青年洞动工修建时,正值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但林县人民没有退缩,林县党委也没有放弃。经过17个月的英勇奋战,这一天险终于被征服,总干渠通水指日可待。同志们走过了“红飘带”、“水长城”,途中还观看了“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等表演,真实再现了当年修渠场景。红旗渠之行让同志们深受教育,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彰显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既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凸显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为主要特征。
在国家号召加快创建一流世界大学和一流学科之际,红旗渠精神使学院的教职工党员和工会会员受到了精神洗礼。电力系党支部的几位党员和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系主任林湘宁教授说,红旗渠是一个载体,承载的是一种敢于克服困难的伟大精神;苗世洪教授说,红旗渠使我深切感受到人定胜天的含义,不是说一定要与天斗,而是要利用自然规律,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最后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王少荣教授说,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个山头,我们有责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红旗渠精神,敢想敢干,攀登高峰。利用林州特有的红旗渠精神资源、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突出“特色性、时代性、参与性”要求,通过一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课程,使广大党员和教职工深刻领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内涵,更好地培养教职工党员干部队伍的党性,提高党支部和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自觉性,激励教职工在实现中国梦和创建世界一流电气学科的伟大事业中树立信心,攻坚克难,勇当先锋,建功立业。同志们一致表示,我们要强化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积极投身到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实践中去。红旗渠精神,必将更加激发同志们争创一流的决心和奉献精神,在创建一流学科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讯员:朱瑞东 萧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