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湖北省妇女理论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湖北高校性别平等论坛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原湖北省副省长、论坛理事长蒋大国,省妇联主席彭丽敏,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路钢、副书记周建波,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冯友梅、华中师大党委副书记黄晓玫、中国地质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勤文、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吴平等出席大会。来自全国高校和妇联方面近200名专家学者受邀参会。
论坛开幕式由轮职主席周建波主持。路钢发表致辞,介绍我校关心支持妇女工作,激励女教职工建功立业,引导女大学生健康发展,深入开展家庭建设,促进性别理论研究及平台建设等举措,并就学校妇委会建设虚心求教与会的专家同仁。
论坛理事长蒋大国发表重要讲话,肯定大家对湖北妇女事业发展智库的贡献,勉励与会代表和妇女同仁要努力建立家国情怀,打牢文化根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发挥家庭在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基础作用。
论坛围绕“家庭建设与社会进步”,进行主题发言和提问互动。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叶文振在题为《家风家教与家庭幸福》的主题演讲中,阐述了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对真正家庭幸福的追求,把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作为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重建家风,与孩子一起成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曼通过对我省修复型、救助型、发展型家庭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新常态下湖北省的家庭治理方案,提倡以“三土策略”解决“三留守”问题。
针对女性长期难以平衡工作及家庭这一问题,全国妇联研究所的杨玉静提出了“完善家庭政策体系,发展公共服务,进一步支持女性平衡工作与家庭”这一政策建议。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夏静以其独特视角,剖析了我国家庭生活现状,倡导政策有效落实,让女同胞们不再作以“搭配”而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我校社会性别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副教授郑丹丹认为,不能将家庭建设仅仅视为女性单方面的任务,而应倡导性别意识主流化、以性别平等为前提的新伦理新风尚建设。
华师刘筱红教授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国家、家庭以及家庭政策的关系特征及影响,提倡将家庭真正置于国家发展战略中来。武汉大学刘燕舞以农村大龄青年婚配困难问题为研究方向揭露出了问题的本质是由社会剥夺所造成的,婚姻消费压力的逐层传导机制,最终导致了底层青年婚配困难问题。中国地质大学的郭关玉从哲学视角,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和谐家庭的构建需要夫妻双方建立在良性互动上的共同努力。武汉市妇联副主席池源以其丰富的社区实践深入探索了“党政主导、妇联推动、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支持”的社区家庭综合服务运行模式。我校社会性别研究中心、人文学院历史所副所长夏增民对单亲家庭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针对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期的家庭建设,湖北大学的胡羽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李莉探索了妇联组织在家庭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与推进策略,期待进一步沟通好“小家”和“大家”道德建设关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出家庭的一份力。
会上,省妇联主席彭丽敏向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授牌“湖北省性别平等教育研究基地”。
本次大会由湖北省妇女联合会、湖北省妇女理论研究会、湖北高校性别平等论坛理事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校社会性别研究中心和校工会女工委的老师们团结一心,积极投入论坛筹备及研讨,受到一致好评。(通讯员: 陈艳雨、张弛、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