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历史
历史沿革
华中理工大学部分

来源: 时间:2015-06-27 点击量:

华中工学院第一届工会委员会

(1953年至1956年)

1953年华中工学院建校,同时开始筹建工会组织。刚刚建立的华中工学院,工作千头万绪,筹建工会也是学校领导的重点工作之一。

1953年12月9日召开了全院工会会员大会,全院工会会员参加,市教育工会领导、学校领导也参加了大会。会上民主选举产生由罗邦杰等11人组成的华中工学院工会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建工会组织。先后在全院建立了92个工会小组,选举产生69位工会会员为华中工学院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1954年5月12日,华中工学院党总支正式成立,总支决定当年下半年召开工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

1954年11月21日,中国教育工会华中工学院委员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院办公大楼(东三楼)229大教室正式召开。60名正式代表、4名列席代表出席,院长查谦、党总支书记熊小村、院行政副主任委员朱九思、市教育工会领导詹希昆参加,并分别在大会上讲话。工会筹委会主任罗邦杰作筹备工作报告,筹委会经费审查委员陆继贤作工会经费审查报告;大会主席团成员汲新作《学校工会方针任务 》的报告,指出学校工会工作是配合行政抓教学工作,抓教职工思想工作搞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大会选举产生华中工学院工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5人,经审委员3人。

1954年11月22日召开第一届全体委员、经审委员会议。会议选举工会主席、副主席并确定分工,研究工会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主席:文斗 副主席:汲新(兼秘书长)

副主席:黎献勇

副主席:罗邦杰(兼组织部长)

副主席:叶 朗(兼业务部长)

副主席:路 丁(兼宣传部长)

副秘书长:黄享之;组织部副部长:于守信;

宣传部副部长:周岳森;生活部部长:周泰康;

生活部副部长:陈礼瑶;文体部部长:谭丕林;

文体部副部长:张嘉俊;女工部部长:李国枢;

财务部部长:殷绍温;

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主任:路丁(兼);

提案处理小组组长:汲新(兼);副组长:罗邦杰(兼);黄享之(兼);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赵学田;

成员:陆继贤、黄兰芳

华中工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新型工科性大学。建校初期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能否尽快使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在国内站稳脚跟,除了各项硬件设施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尽快使教学工作走上正轨。因此,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新建立的华中工学院教育工会的工作重点,是协助学校抓好教学工作,同时解决教职工的生活等问题。主要是:

1. 业务工作:按照院领导的要求,工会的主要工作是配合院行政抓好教学及教学中的思想工作,这就是工会的业务工作。共召开了18次生产会议(研究教学工作的会议),还举办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

2. 宣传教育工作:配合国家在校内开展“增产节约”、“反浪费”、“反胡风”教育、宣传工作;组织参观苏联展览馆、长江大桥、美帝空投特务展览会、农业合作社等。

3. 生活福利:两年(55年、56年)工会互助金借支2708人次,协助行政发放福利费54283元,解决了部分教职工的生活困难;按照中央提出的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协助总务部门与校内邮局、银行、百货、合作社等单位协调,使他们延长工作时间,改进服务质量;在校内创办了托儿所;组织50多名教工去庐山休养。

4. 文娱、体育活动:创办了职工业余学校;建立健全教工俱乐部,成立了京剧团、合唱团、舞蹈队,举行了多次教工文艺演出和京剧演唱会;请校外文艺剧团来校演出近30场;修建东湖露天游泳池,组织了篮球、排球、乒乓球、康乐球、象棋、游泳比赛,组织教工参加了两届学校田径运动会。

5. 组织建设:两年共发展工会会员246人,到1956年10月全院会员达953人;系统建立了各级工会组织;建立了工会会议制度、财务制度、小组生活会制度;增补杨玉林、肖援华、晏积功、万发贯、蒋纲、肖钟义为委员,罗邦杰、黄享之不再任委员;开除4人工会会籍。



华中工学院第二届工会委员会

(1956年至1957年)

1956年8月24日,工会第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委员会议决定开始筹备工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具体筹备工作由肖援华负责并组成筹备班子。

1956年11月10日至11日,华中工学院工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院办公楼229大教室召开。出席会议代表93人(二届会员代表共126人,33人因公因事请假)、列席代表7人;院领导彭天琦、查谦、熊小村、市教育工会领导李澄庭参加,除党委书记彭天琦(1955年8月9日成立中共华中工学院委员会)外,其他三位领导均在大会上讲话。会上汲新代表工会一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杨玉林作代表资格审查报告;黄兰芳作经费审查报告;殷绍温作提案审查报告。大会选举李如沆、刘正经、路丁等21人为工会二届委员会委员,邓崇炽等5人为候补委员;唐松青等3人为经审委员、尹伯轩为候补委员。文斗致开幕词,路丁致闭幕词。

1956年11月18日,工会二届委员会,经审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确定工会分工,研究制定工会工作要点。具体分工如下:

主席:李如沆;副主席:刘正经、路丁、周泰康、黄享之、张启明、李国枢

秘书长:李素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席:唐松青

1957年7月6日,召开二届工会委员会全体委员扩大会议,省教育工会领导(1956年10月19日武汉市大专院校工会,原属武汉市教育工会领导改由省教育工会领导)参加。会议在总结前几次二届委员会议上对工会领导在反右斗争中的错误批评的基础上,经过讨论最后投票作出决议(参加会议17名委员,16人同意,1人保留意见):

1. 停止李如沆、周泰康两人工会领导工作;

2. 李如沆继续作深刻检讨;

3. 工会主席人选由主席团先提出意见。

上述决议当时听取了参加会议的李如沆、周泰康的意见。

同日晚主席团成员开会,一致同意工会工作由路丁同志负责。

1957年9月4日,二届工会主席团全体会议决定:增补马玉珍、葛孝宁、周爱民、毛刚、汪俊华为二届委员。

1957年8月7日院党委开会决定,1957年10月1日召开第三届工会代表大会。9月11日在工会二届全体委员、部门工会主席会议上,成立了三届代表大会筹备机构及并研究具体工作。

二届工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

1. 参加反右斗争;

2. 思想教育工作:在工人中举办了政治时事讲座;在家属中开展“五好”教育;组织部分教职工去农村访问;

3. 组织建设工作:换发工会会员证,结合换证组织各级工会干部进行工会业务学习;发展会员,到1957年10月止全院共有会员1403人;在全院开展评选工会积极分子工作,其中物资奖励32人,大会表扬22人;

4. 生活福利及文体工作:协助行政发放福利费24582元;发放工会会员特别困难补助1286元;互助金贷款1748人次,金额41301元;暑假组织了80名教工去庐山休养,并协助学校向庐山管理局要了4栋房屋;教工俱乐部获省教育工会集体奖;组织了各项文体活动。



华中工学院第三届工会委员会

(1957年至1959年)

1957年10月1日至2日,在图书馆召开第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120名代表出席;省教育工会副主席赤枫,党委书记彭天琦参加并在会上讲话;路丁代表二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唐松青作经费审查报告;李素作提案审查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工会三届委员21人,候补委员5人;经审委员3人,候补委员1人。

1957年10月10日,在三届工会委员、经审委员全体会议上,选举朱木美为主席,吕继绍、余俊、李国枢、李素、张启明、黄享之、许钦兆、路丁为副主席,张培刚为经审委员会主席。会上还确定了工会组织机构及负责人。

1958年3月17日,召开工会全体委员、经审委员、部门工会主席会议,决定开除下列人员工会会籍:陈泰楷、阮绍骏、李聪模、梁汉、伍祥甫、许宗岳、李如沆、张肃文、周泰康、周克定、邹厉时、干毅、吕少华、戴良谟、全从喜、刘启云、谭汉卿、谭丕林、马继芳、李昇浩、侯熙光。

三届工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

1.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下放干部运动中,工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联欢会,给下放干部送喜报,大大鼓舞了下放干部的热情,做好下放干部的家属工作,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在双反运动中各级工会积极宣传,发动教职工积极参加;在交心运动中召开各种座谈会、谈心会,促进大家自觉革命;在教学改革中,同教务处一道组织辩论会、擂台赛,相互启发,提高思想认识;在技术改革中,宣传表彰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能手,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在大办钢铁运动中,编印技术资料;组织工会会员学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运动文件。

2. 组织建设、生活福利、文体活动等其他工作。



华中工学院第四届工会委员会

(1959年至1963年)

1959年3月21日,在图书馆召开第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119名代表(代表人数应为128人)34名列席代表出席,党委副书记黄礼参加并讲话。会议由路丁主持,朱木美代表三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黄享之作提案审查报告。会议选出朱木美等12人为四届工会委员会委员,聘梁绍鸿等6人为工会下设各部的副部长或经费审查干事。

1959年4月4日,在工会四届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朱木美被选为工会主席,张启明、唐太元、黄享之、李素为副主席,张福为经费审查委员。

1959年9月10日,在四届委员全体会议上,增补杜星五、晏积功为副主席。

四届工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

1. 对全院教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组织教工学习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文件,学习社会主义总路线;在全院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在工会系统学习马学礼,订红专规划;开展学雷锋活动,协同院团委举办学习雷锋展览,到校外参观“学习雷锋画展”,向会员发放15000份学习资料,组织万余人次观看学雷锋话剧;在教工中开展反修防修教育。

2. 关心群众生活:为战胜灾害给群众带来的困难,组织教工和家属大搞生产和经济活动;协助办好各食堂,工会参加食堂管理;协助卫生科抓大家身体健康,号召大家战胜各种疾病;整顿扩大了托儿所,充实设备、提高服务质量;四年内协助院行政发放福利费33771元,发放工会会员困难补助29000元;为教工补助棉布2882尺、棉絮297市斤;暑期组织部分教工上庐山休养;节假日扩大慰问面。

3. 文娱体育活动:由于三年灾害,全院教工体质普遍下降。工会在贯彻劳逸结合、抓生活、保健康的指示中,按照为“政治、教学、群众”服务的方针,“坚持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1961年11月成立了教工文工团,为教工作了9场演出。参加省大专院校田径运动会,教工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广播体操比赛仅次于武汉体育学院名列第二。

4. 组织建设:1963年初统计,全院工会会员2250名,全院有13个部门委员会和14个部门分会,121个工会小组;健全了工会各种规章制度。



华中工学院第五届工会委员会

(1963年至1965年)

1963年5月11日至12日,在图书馆召开第五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161代表(全院代表应为198人)、35名列席代表出席。朱木美代表四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黄享之作四届委员会财务报告;张福作经费审查报告;李素作提案审查报告。大会选出五届委员会委员17人、经审委员4人。

1963年5月14日,在五届工会委员、经审委员会议上,朱木美当选为主席,杜星五、晏积功、唐太元、黄享之、李素、张启明为副主席;王子平为经审委员会主任,刘焕彩为副主任。

五届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

五届委员会两年的工作重点是在全院贯彻毛主席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和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学毛著、学解放军、学大庆活动;配合院行政搞好教学改革。

1. 为党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服务:党委提出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工会组织会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出现了朱慧楠、李金丰、化学教研室、设备科等学毛著积极分子和先进单位,利用工会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向各工会小组提供学习辅导材料,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组织会员学习毛主席教育思想、党的教育方针,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教师工作责任感;组织部分教工参加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并十分注意关心参加“社教”同志个人及家庭生活,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组织教职工参观“学雷锋、学解放军、学大庆”、“毛著学习”、“三防”、“地主庄园”、“计划生育”等展览。

2. 生活福利工作:每季度对教职工进行生活困难补助,三年共补助2128人次80967元,其中工人占补助人数63%,还补助了棉布、棉花及各种票证。

3. 文娱体育工作。

4. 组织建设。



华中工学院第六届工会委员会

(1965年至1972年)

1965年10月23日下午、10月29日晚、10月30日下午,在院教工俱乐部召开第六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208名代表参加大会,党委副书记熊小村参加并讲话。朱木美代表五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朱木美等22人为工会六届委员会委员(本届工会委员会设财经审查委员会,不再另设经费审查委员会)。

1965年11月9日,召开六届委员会全体委员扩大会,讨论工会工作计划,确定工会分工,决定朱木美为工会主席,杜星五、晏积功、唐太元、王子平、刘焕彩为副主席,张庆生为秘书长,余声文为副秘书长。

六届工会委员会建立后,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四人帮”倒行逆施,全国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工会工作也完全瘫痪。



华中工学院第七届工会委员会

(1972年至1987年)

文化大革命前期工会工作完全停顿,进入文化大革命后期,一批老干部开始被解放出来工作。1972年8月22日,中共华中工学院临时委员会成立,朱九思任第一书记、军宣队指挥长刘崑山任第二书记。1973年3月23日,院临时党委发出《关于召开1973年教师代表座谈会的通知》。1973年4月5日至24日,教师座谈会共开了8整天;1973年12月19日至12月21日,又召开了全院职工代表大会。两个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学校各项工作重新走上正轨奠定了基础。

1980年8月5日,院临时党委决定:为了恢复华中工学院工会,成立了工会筹备组。组长:赵学田,副组长:杨时若、杜星五。8月25日工会筹备组向临时党委提交《关于成立部门工会筹备小组的请示报告》,9月23日临时党委批准该报告,并要求各级党组织按工会筹备组的要求,抓紧建立各系、部处部门工会。11月4日全院共建立29个部门工会筹备小组,共有小组成员153人。12月20日院工会筹备小组向临时党委《关于召开院教工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请求报告》,建议1981年3月能召开华中工学院工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拟提出此次大会的主要任务为:1. 听取临时党委对工会工作的指示;2. 工会筹备组报告筹备工作,提出工会工作任务;3. 选举产生工会第七届委员会。报告建议工会七届委员会代表人数为250人左右,七届委员会委员31人(其中正、副主席7人)。

1981年元月7日,临时党委决定增补杨道安为院工会筹备组副组长。

1981年4月6日,各部门工会正式成立,临时党委发文公布了各部门工会主席、副主席名单。

1982年6月23日,临时党委决定,增补苏才易为院工会筹备组副组长。

1983年10月13日,院临时党委发出《关于召开华中工学院教育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通知》。

1983年12与月8日至10日,华中工学院工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在西边体育馆召开。388名代表出席;各部处、系、厂党政负责人,院团委、院学生会负责人,各单位分管工会工作的总支副书记列席;院临时党委正、副书记,院行政正、副院长,省总工会副主席,老红军,先进工作者标兵、劳动模范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大会。

院工会筹备组组长赵学田致开幕词;临时党委副书记王树仁讲话;省总工会副主席江长源讲话;苏才易代表筹备组作筹备工作报告。大会选出七届工会委员29人、经审委员5人。

1983年12月12日,工会七届委员会委员、经审委员会议,选举院工会七届委员会常委、主席、副主席、经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1984年元月4日,院临时党委批准,省总工会同意:黄慕义、张永昇、苏才易、杨道安、杨爱媛、翁玉嫦、程润英为七届委员会常委,黄慕义为主席,张永昇、苏才易、杨道安、杨爱媛为副主席,杨爱媛兼任经审委员会主任,刘光富任副主任。

1985年7月6日,院党委决定:史发展、苏兴子为工会副主席,免去苏才易、杨道安、张永昇工会副主席;苏才易任工会调研员,杨道安任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

文化大革命后从新建立了工会组织,但由于受“左”的影响,院内各项工作都很难顺利开展,很多教职工及干部对工会在高校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不太关心工会工作,对工会组织的学习、思想教育活动不感兴趣。为了尽快使工会工作走上正轨,院党委做了大量工作,在干部及教职工中强调工会工作的作用。七届工会委员会在党委支持下,仍坚持协助党和行政在教职工中组织学习文件,做政治思想工作,纠正文革“左”的错误和倾向。同时工会把工作重点放在关心群众生活和健康、密切联系群众上。主要工作是:

1. 把关心群众生活,解放教职工的困难作为工会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经过艰苦努力,工会牵头和科研生产处一道减价为每户教职工供应一台洗衣机;通过各种渠道从本市、外地购回400多个电表、50台电视机和一批自行车、几万斤白糖、花生米、食用油等卖给教职工;工会每月为600多名家住市内的教职工购买月票;每年组织部分教职工去外地休养,1985年、1986年先后组织1100多人分别到广州、桂林、九宫山、太湖、北戴河、庐山、武当山、鸡公山、西安、葛洲坝、三峡等地参观休养;每年组织成批廉价物品向教职工出售;每年“六一”工会向中小学、幼儿园赠送礼品;1985年以后工会直接参与教职工住房分配工作,受到广大教职工的欢迎和好评。

2. 协助党组织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文化大革命对全党、全国及全国人民都造成极坏的影响,为了使各项工作尽快恢复并走上正轨,对广大教职工进行大量地思想教育,肃清“左”的流毒。先后组织教职工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学习“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十二大文件。组织会员制定“五讲四美”公约,号召向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等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组织“勤奋学习,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组织100多人参加全国总工会举办的读书竞赛活动。

3. 开展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先后举办了教工篮球、排球、乒乓球、桥牌、中国象棋、围棋、冬季长跑比赛及田径运动会;在全院推广气功、太极拳等;举办了多次全院性的文艺汇演;参加了省组织的各种比赛和文艺汇演,成绩突出。

1985年9月,600平方米的教工俱乐部建成。

4. 组织建设。经过几年努力,被破坏的工会各级组织全部恢复重建起来,建立了一系列工会工作的规章制度。到1986年底,全院建立了35个部门工会、近300个工会小组;经过重新会员登记和发展新会员,全院共有工会会员6258人,占全院教职工总人数的96.8%。



华中工学院第八届工会委员会暨首届教代会

(1987年至1990年)

1987年3月31日至4月4日,华中工学院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华中工学院工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东边学生俱乐部召开。党委书记李德焕致开幕词;院长黄树槐作学校工作报告;黄慕义代表工会七届委员会作工会工作报告;杨爱媛作财务工作和经费审查报告。会议选举姚启和等31人为工会八届委员会委员和经审委员。

1987年4月5日,八届工会委员、经审委员全体会议选举,结果如下:

工会八届委员会常委9人:姚启和、史发展、陈崇源、李笏、肖家英、王绍友、栗道明、柯昌庆、苏玲玲;

主席:姚启和,副主席:史发展、陈崇源、李笏;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笏。

1987年8月25日,柯昌庆增补为副主席

1988年5月5日至5月11日,华中理工大学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招待所一号楼学术报告厅举行(1988年元月19日学校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校长黄树槐作学校工作报告;副校长钟伟芳作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和职称改革的报告;副校长朱耀庭作学校科研工作报告;副校长姚宗干作后勤工作报告;姚启和作教代会工作报告;曹玉璋作提案落实处理情况报告;党委书记李德焕作总结。

1989年11月23日,华中理工大学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东边学生俱乐部召开。这次教代会采取先开小会,分代表团学习、讨论大会文件,最后用半天时间开大会。会上,校长黄树槐作学校工作报告;史发展作工会工作报告。

这段时间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学校名称从华中工学院改为华中理工大学,而且学校从过去单纯工科学校向理、工、文、管综合大学转变;从以教学工作为主向科研、教学、生产并重转变;从以本科教学为主转变为本科、研究生并重并向研究型大学发展。学校教代会的建立,为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起到了很大作用。校工会作为教代会的办事工作机构,在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作用,工会工作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重视。三年多来教代会的工作摸索了一些初步经验,特别是1989年春夏之交的严峻政治斗争中,教代会、校工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经受住了严峻政治斗争的考验。主要工作是:

1. 配合党组织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工会倡导并参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活动和具体工作,工会参与起草“关于教书育人若干规定”、“关于搞好服务育人的倡议”,参与“三育人”奖的评审工作;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十三大文件,根据校党委的决定,由工会负责组织全校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分三批组织150名工会干部参观赵怡忠烈士事迹展览,组织部分教职工参观嘉鱼县官桥八组;参与创办校职工政治学校,由一名工会副主席兼任常务副校长。

2. 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教代会建立了各专门工作委员会,由工会负责日常工作。分房委员会在解决教职工住房困难,公平、合理分批住房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也开始了调解工作。

3. 认真落实处理教代会代表的提案。本届教代会三次代表大会,共收到提案637件,其中符合立案条件的616件,已解决落实574件,占提案总数的93.18%。

4. 关心教职工生活,为群众办实事;积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5. 组织建设。起草了《华中理工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则(草案)》;工会开始建设“教职工之家”活动,共有30个部门工会“教职工之家”通过了验收;1988年7月,校工会“教职工之家”经省教育工会验收合格。



华中工学院第九届工会委员会暨第二届教代会

(1990年至1996年)

1990年12月7日至12月10日,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工会第九届委员会代表大会在招待所一号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校长黄树槐作学校工作报告;工会主席姚启和作校工会及首届教代会工作报告;李笏作工会经费审查报告;党委书记李德焕作总结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徐听宝等31人为工会九届委员会委员。

12月12日,九届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选举产生:工会常委9人:徐听宝、张城生、王美先、段全安、周怀治、闻立标、程礼池、张怀词、刘俊华;

主席:徐听宝;副主席:张城生、王美先、段全安、周怀治

1992年4月23日至24日,第二届教代会第二次全体代表会议在招待所一号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校长黄树槐作学校工作报告《坚持方向 解放思想 搞好校内管理改革》;人事处处长韩洪双作关于《华中理工大学校内分配政策调整方案》(试行)的说明;财务处副处长戴宝玉作关于《华中理工大学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讨论稿)的说明;党委书记李德焕作总结发言《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迎接新世纪》。

九届工会委员会暨二届教代会的主要工作是:

1995年,我校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211工程”院校,我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各项改革继续深化。

1. 积极配合学校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工会向全院印发了1100册《学习文件汇编》,组织学文件、听辅导报告、开座谈会。举办学文件知识竞赛,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宣传;协同教师工作处组织青年教师培训班,组织160多名青年教师到红安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单独组织100名青年职工到红安参观;协同人事处办好职工政治学校、职工培训中心、破格晋升高级职务教师政治培训班;

2. 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二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华中理工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则》,并经党委批准公布施行,制定了《华中理工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华中理工大学关于建立院(系)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

学校在“八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工会和教代会注意从“源头参与”。工会两位负责人从1991年开始参加学校深化校内管理改革工作,先后去校外、校内调查,工会向党委提交了《关于部分系和教研室调查情况汇报》,起草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1992年12月,工会协助党委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起草文件,向党委提交了《解放思想,加快改革,真抓实干》、《关于扩大院(系)管理权限,发挥院(系)办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若干意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三个文件;1994年工会协助人事处制定“院(系)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的改革方案;教代会分房委员会分配调整家属住宅1459套;在工会倡议和推动下,由教务处、人事处、团委、成教院、工会联合每年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会、校医院联合开展优质医疗服务竞赛,评选“白求恩科室”、“优秀医务工作者”。

3. 关于教职工生活,开展送温暖和节日慰问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关心教职工身体健康。



华中理工大学第十届工会委员会暨第三届教代会

(1996年至2000年)

1996年至2000年是学校发展十分关键性的五年,校工会围绕学校建设、发展等中心工作,根据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组织的布置,按照工会的四项职能和教代会的四项职权开展工作,重点突出做好参与和维护工作。

文革以后,在相当一部分干部和教职工心目中,工会的任务是开展文体活动,搞福利,戏称校工会为“文体工会”、“福利工会”。五年来,工会在继续抓好关心教职工生活福利、开展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的同时,把工作重点、主要精力放在维护与参与上,在维护参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使工会在学校建设、发展及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教代会工作不断改进,教代会作用得到体现

工会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教代会在学校能否发挥作用,除了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和广大教职工发挥主人翁精神外,工会在教代会工作中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五年来,由于工会的积极努力,学校教代会已十分规范,会议质量越来越高,效果愈来愈好,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五年来,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每次代表会上讨论的问题都是涉及学校发展及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问题,受到教代会代表、校领导、全校教职工、干部的高度重视。教代会已经成为全校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最重要形式,成为学校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教代会闭幕后,工会认真做好教代会各项工作,教代会的各个专门委员会都由工会负责同志牵头,工会成为教代会名副其实的工作机构。

校工会把教代会提案及落实工作视为工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实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把这项工作列为每年工会重点工作之一。对于每年教代会提案工作,工会主席办公会、工会常委会、教代会代表团团长会都认真进行研究,制定了详尽、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工作计划,专门成立提案落实小组,精心组织、安排提案落实工作。提案落实的全过程,都接受校内新闻媒体的监督,同时向全校宣传落实情况。提案落实每一段情况,均向教代会代表团团长、工会常委通报,并原原本本向提案人反馈,征求提案人对该提案落实情况的意见。工会还定期向党委汇报提案落实情况。每年,工会对提案落实情况进行年中小结,年末总结,并向下次代表大会写出书面总结。每年提案落实率均在90%以上。

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是学校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工会工作的职能。同时,工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能更好地贯彻学校党委的精神,更好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所以,校工会十分重视从源头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工作。

1996年工会协同人事处办了政治学校,职工培训中心;协同教务处、人事处搞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组织工作;参与住房制度改革。

1997年,校工会除参与96年参加的各项工作外,加大参与力度,参加学校重点工作之一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有关规划、办法的制定和部分具体工作;参与学校医疗改革工作;重新修订房管及房改有关办法;参与学校科级干部考核工作。

1998年,校工会参加了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改革,如水电管理改革、公用房管理改革、教职工辞职辞退办法的制定、后勤改革、校机关改革;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的制定及具体实施,参与校园规划与建设,组织教职工捐款修喻园道;参加党建调查工作;参加抗洪救灾的组织工作,捐献衣物7万余件,并分4次送往灾区;负责杨叔子院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费奇教授荣获湖北省省级劳动模范的申报工作。1998年,根据党委指示,工会牵头成立了劳动争议协调委员会,并具体进行了有关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

1999年,校工会参与了学校各项体制改革;参与制定校内经济利益分配政策及财务制度改革;参与人事制度改革及工资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参与后勤改革工作;参加民主评议校领导征求对校领导的意见;参加干部考核工作;在学校住房改革中,工会十分重视正确处理国家、学校、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多次向学校汇报教职工的意见和想法。

2000年,校工会在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过程中,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协助党委做好教职工的工作;配合人事处、组织部做好职员制试点工作,及时向学校反映情况、问题和意见,对教职工做好解释工作,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同纪检、监察部门一道,保证职员聘任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参与校内分配制度,住房改革、后勤改革;配合教务处抓教风师德建设,举行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积极参加学校发展战略大讨论,认真搞好“三讲”教育。

三、重视并认真做好女工工作

女工工作一般由工会女工委员会和妇女联合会两个组织承担,我校从未专门建立妇联组织,全校女工工作全部由校工会女工委员会承担。

每年,在全校女教职工中开展评选“十佳女教职工”活动,并进行表彰。2000年进行了首届“五好家庭”评选,评出7户五好家庭,在全校进行宣传表彰。

每年举行纪念“三八”大型活动。1996年、1997年在全校女教职工中举行健身操表演。1998年举行木兰扇、木兰拳表演。1999年举行交谊午表演,部分男教职工也参加了表演。2000年举行太极拳表演赛。每次大型表演赛,近2000女教职工参加,学校领导,院(系)、部(处)负责人及男教职工应邀观看,场面十分壮观。每年“三八”大型表演得到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充分肯定。他们说:“象这样的大型活动,吸引这么多老师参加,真正体现我们学校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只有工会能办到”。每年“三八”期间,还召开全校女教授、女部(处)长座谈会。1999年召开了历届十佳女教职工座谈会。每次座谈会都邀请校领导参加,听取女教职工对学校建设、发展及与女教职工利益相关的意见。

每年“六一”,工会对妇女、儿童表示节日祝贺和慰问。每年护士节组织护士开展活动。组织全校女教职工进行妇科检查。2000年,工会在校医院、附小、幼儿园这三个女职工人数较多的单位,开展了评选、表彰“优秀医护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园丁”活动,鼓励她们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减少广大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1997年、1998年、2000年三次举办了全校女工委员培训班,组织女工委员参观学习。

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工会十分注意向学校建议发挥女教职工的作用

四、关心教职工生活,开展送温暖活动

每年,由校工会牵头,与人事处,老干处等单位一道,对全校困难教职工进行调查摸底,1999年开始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做好困难教职工的困难补助工作。每年春节前,由工会牵头,组织送温暖活动。2000年,校工会进行了走访调查特困教职工家庭的工作,走访了具有各类代表性的特困家庭41户,使困难教职工深受感动。

1997年,校工会开办了职工消费合作社,重点照顾生活困难的教职工。当年还改造了家属区法国梧桐树,解决法国梧桐树春天掉毛影响教职工健康的问题。1998年,工会组织专门班子,对家属区使用暖气可行性进行调查,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参加了10多次调研和几十次商业谈判。为了修建老年公寓,1997年、1998年、1999年都做了不少工作,2000年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学校提出了修建“养老院”的建议。几年来,为了解决教职工饮用水卫生问题,校工会做了大量工作。

五、开展有利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

除每年“三八”组织群众性德大型活动外,校工会十分重视全校性、有益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并把重点放在群众性、普及性上。

1996年,在“五四”期间举行了第五届青年教工卡拉OK比赛。接着,举行全校教工男、女排、篮球比赛。11月举行教工“团结杯”乒乓球比赛。12月举行冬季爬山活动。

1997年,举办了青年教师“香港回归祖国”知识演讲比赛。“七一”举行了全校教职工第七届文艺汇演,晚会主题为“庆回归,爱祖国”,参加演出的教工演员近,全院上万人观看。秋季又举行了教工男、女篮球比赛。

1998年4月10日,在东边大操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第八套广播体操比赛。5月份举行教工乒乓球比赛,还组织校领导参加省高工委、省教委主办的校长杯乒乓球团体和个人比赛。10月22日,邀请前世界冠军郭跃华、陈新华来校作乒乓球表演赛。12月组队参加全省高校老年篮球比赛。

3月份,全国普通高校首届教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根据学校的安排,校工会组织教工为大会作了专场文艺演出。10月15日校庆时,又进行了专场演出。5月份,组织校领导参加省高工委、省教委、省教育工会主办的校领导卡拉OK比赛。

当年“五四”、“六一”、重阳节、护士节、春节,工会都组织了文娱或游艺活动;

1999年,校工会在西边大操场成功组织了有2000多名教工运动员参加的教工趣味运动会。参加了全省高校教职工文艺汇演。校工会还举行了纪念“五四”八十周年卡拉OK比赛,教工象棋、围棋比赛。冬季又举行了庆澳门回归,迎千年喜冬爬山活动。

2000年11月中旬,省教育工会组织举办了全省高校教职工乒乓球赛,校工会按并校后的校区组建三个代表队参赛,取得优异成绩。为了增强并校后的团结,促进融合,10月至11月校工会组织举办了华中科技大学首届教职工“世纪放歌”卡拉OK大赛。比赛分预赛,选拔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11月24日晚在主校区进行了决赛。整个比赛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领导满意,群众欢迎,盛况空前。

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工会是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工会的基本工作都面向全校教职工,因此校工会十分重视工会系统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强调面向基层,面向广大教职工,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使工会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工之家。首先,工会十分重视政治理论和工会业务知识学习,千方百计提高工会工作人员素质。工会党支部及工会领导高度重视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把这项工作列为工会工作重点之一,在工会办公会上经常研究,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并取得了实效。几年来,除完成学校党委及校机关党总支布置的学习任务外,工会还组织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工会法》、《工会章程》、《高等教育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了促进学习,保证学习质量,采取工作人员轮流演讲、考试、写心得文章等办法,使学习能收到实效。

工会建立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制度。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工会办公会(主席、副主席、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会一切重大问题由办公会集体决定,并且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从不搞个人说了算。小事情也在办公会上通报,让办公会成员都知道工会工作的情况。工会常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研究决定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通报工会工作及提案落实、教代会工作情况。每年召开教代会代表团长会5~10次,通报、研究决定工会重大事情和教代会具体工作。工会内部党、政之间空前团结,有事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解决,并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听取群众意见。

工会坚持每年评选并表彰先进部门工会和先进工会工作者。

工会制定了工会文明礼貌规范、文明礼貌用语、各部门(提案工作、劳动争议调解、住房分配及房改、女工工作、俱乐部工作等)工作规范和管理办法。

工会十分重视对内、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工会刊物《华工教工》每年4~6期,在数量、质量、内容、形式等方面逐年提高,成为工会重要宣传阵地。校工会和多数部门工会都办了宣传栏,并经常向校刊、广播台、有线电视台及上级工会宣传阵地投稿,较好地宣传了工会工作。

1998年,校工会被评为湖北省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当年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由省高工委、省教委、省教育工会组织的高校教代会评估,分数名列全省前矛。

2000年,校机关机构调整后,为了加强基层工会工作,校工会做了大量工作。当时,基层工会面临三个问题:一是有两个校区撤消了校级工会组织,其所属基层工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失落感;二是由于基层工会多年没有换届,有些单位工会工作难免产生松劲情绪;三是因院、系和学科调整而新组建的单位基层工会临时组织急待建立。这些问题如不抓紧解决,势必影响基层工会发挥作用。为此,校工会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分校区召开了工会委员和基层工会主席会议,通报校工会班子组建情况,宣布校区工会工作管理模式,提出措施和要求。其次,校工会领导深入新组建学院,与学院党、政领导交换意见,要求尽快建立基层工会临时组织,让工会组织在学校融合中发挥作用。更主要的是,为了密切与基层工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听取广大教职工各方面的意见,配合学校搞好“三讲”教育。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校工会全体职员分成5个小组,在正、副主席的带领下,走访调查了34个基层工会,并将调查的情况写成书面报告上报校党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00年并校后,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群策群力,推进发展,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校党委决定在2001年3月下旬召开华中科技大学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是合校后第一次“两代会”,是学校在新世纪第一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校教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两代会”,对促进新校民主建设推进学校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首届“两代会”的筹备工作,成为合校后的工会重要工作,也是合校后工会建设的头等大事。校工会承担首届“两代会”筹备工作和会务工作的主要任务,会议文件准备,基层工会组建,“两代会”代表选举、审查,会场布置、会务工作等,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在党委领导下,由于校行政、校内有关部门、各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过全校各级工会组织的艰苦努力,校工会出色完成了首届“两代会”的筹备工作。

本届工会主席:梅世炎(1996年2月至1997年10日)、李宜昌(1997年10月至2000年3月);先后担任工会副主席的有:王美先(女)、段全安、邓建平、佘亮(正处级)、徐长发(兼职)、徐晓林(兼职)。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教职工活动中心  邮政编码: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3467

传真:027-87543467

邮箱:xgh@mail.hust.edu.cn